三道红线新规以来,巨型房企纷纷开启了稳增长、降负债的征程,在政策趋严、资金压力不断增大的大背景下,绿地表现如何?近日,绿地控股发布了半年度业绩快报,从中可以一窥其底色。
根据快报,绿地主要经济指标稳健增长,降负债效果明显。
绿地控股2021年上半年营业总收入为2829亿元,同比增长34.74%;利润总额158亿元,同比增长3.2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2亿元,同比增长2.67%;在楼市管控日趋严格的当下,取得这份同比大增的业绩表现殊为不易。
与此同时,绿地的降负债成效显著。自去年推进去杠杆计划以来,目前累计较高点已下降超过1011亿元债务;净负债率较高点累计下降62个百分点,扣除预收账款后的资产负债率也延续了持续回落态势。
此外,上半年绿地稳健按期足额偿还境内外公开资本市场到期债务本息总计近200亿元人民币及约4.72亿美元,并加大相关债券回购注销力度,已回购美元债券共计约6000多万美元。
目前绿地的现金短贷比已经由红变绿,净负债率持续下降,预计很快将转绿。提前实现了去年宣布的三年两步走去杠杆计划,现金短贷比转绿比预期提前了一个季度,有息负债比年初再降347亿元。
绿地控股董事长、总裁张玉良表示,上半年,在房地产调控不断加码、金融政策持续收紧的背景下,公司围绕“降负债、稳发展、促转型、强管理”的主线,总体实现了“一增一降三提升”的“半年红”成绩单,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奠定了重要基础。
“一增”主要是指经济指标实现同比增长。上半年,绿地控股实现营业总收入2829.26亿元,同比增长34.74%;利润总额157.90亿元,同比增长3.2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2.33亿元,同比增长2.67%。其中,房地产业务狠抓销售去化,狠抓现金回笼,狠抓交付供应,实现了较好的销售业绩和稳定的结转规模;基建产业抢抓机遇,着力调整业务结构、增强综合实力,业绩保持了快速增长;金融、消费等综合产业推进创新转型,进一步打响市场品牌,提升了发展能级。
“一降”主要是指降负债取得阶段性成果。“现金短债比”已提前达标转绿;“净负债率”也逐步回落,将尽快达标转绿。
“三提升”主要是指:一,发展质量持续提升。房地产及基建两大主业不断转变发展方式,质量效益不断改善。二,发展动力持续提升。不断推动体制机制改革,保持了较强的内在动力和活力。三,管理水平持续提升。“八大专项行动”全面推进,重点领域的管控得到进一步加强。
纵观绿地在“三道红线”规定出炉后的表现,可谓积极应对市场和监管变化的房企典范之一。
绿地一方面大力促去化,抓现金流,推进房地产管理体系改革,推进项目跟投制改革,不断提升项目开发的质量和效益。实现了销售业绩的大增。
根据快报,绿地上半年合同销售金额1641亿元,同比增加23%,销售面积1294万平方米,同比增加25%。回款达到1466亿元,同比增长17%,回款率89%。销售结构持续优化,住宅销售金额1168亿元,同比增长25%,占比达到71%。
深度参与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在江苏等地取得丰硕成果
作为扎根上海、辐射全国的大型房企,长三角可以说是绿地的根。随着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绿地集团作为长三角代表性的大企业之一,服务于国家大局,抓住机遇、发挥优势,主动服务于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取得了一系列丰富成果。
2003年,绿地集团就进入江苏投资兴业,深度参与了江苏的城乡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绿地房地产、基建、零售、酒店、会展等各产业已在江苏全面落地开花,先后在南京、苏州、徐州、无锡、南通等地投资开发项目百余个,总投资超过4000亿元,为江苏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比如,南京地标紫峰大厦、南京地铁5号线、省内六座高铁新城城际空间站等项目,都是其中的重要代表。绿地还以混改方式,投资控股了省内老牌基建单位江苏省建,以此作为参与江苏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平台。
绿地控股董事长、总裁张玉良表示,江苏是我国经济大省、经济强省,在国家战略全局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绿地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新一轮战略布局中为江苏发展再立新功。在加速推进重大战略项目的同时,将绿地综合产业优势最大化,注重打造区域产业发展生态体系。目前,绿地正在加快推动在苏各项目建设进程,以重大标志性工程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打造城市新名片,为奋力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积极贡献力量。
长三角始终是绿地集团大力深耕、重点开发的区域。绿地集团发挥“地产+基建”的核心主业优势,聚焦上海,浙江杭州、宁波、嘉兴,江苏南京、苏州、徐州、南通,安徽合肥、宿州等三省一市的战略要地,推进了一批重大城市功能建设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项目。
去库存、保交付,打造产品业内新标杆
绿地全面推进商办去库存、新开盘销售、狠抓销售回款等核心工作。项目拓展稳健推进。上半年获取项目34个,新增土地面积323万平方米,计容建筑面积699万平方米。总土地款339亿元,总货值约1000亿元。住宅比重持续提升,结构进一步优化,按计容建面计算,80%为住宅;按货值计算,超5成位于一二线城市。新获取“地产+”产业协同项目建面占比约6成。
绿地聚焦保交付、保供应、保重大功能性项目节点,推进工程生产。上半年新开工面积984万平方米,新增有效供应777万平方米,竣工备案1037万平方米,完成交付1210万平方米。西安会展、西安贸易港、杭州双塔、武汉绿地中心、济南428超高层、济南会展等重大项目稳步推进。
基建产业抢抓机遇,业绩保持了快速增长,产业能级与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升,成为集团业绩重要增长极。
市场拓展大力推进。把握“十四五”开局契机,创新商业模式、着力实施市场拓展,新签合同金额3837亿元,同比增长44%,中标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42个,包括100亿元级项目2个、50亿元级项目2个。其中,广西建工、贵州建工新签合同金额均逼近千亿规模。项目管理持续加强。搭建重大工程项目库,打造高产值、高质量的项目群。广西建工承建的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绿地城建承建的中共四大纪念馆、江苏省建承建的清华大学经管学院、绿地城投投资的垣渑高速公路等一批重大项目,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影响。
“上半年,绿地之所以能在调控升级等背景下实现“半年红”,主要得益于集团上下进一步凝心聚力、担当作为,进一步压实责任、狠抓落实,进一步深化改革,强化管理。”张玉良指出,下半年,机遇不少,有利条件也很多。第一,我国仍然处于深度城镇化进程当中,房地产市场总量仍然保持了较大规模。调控从严从紧的用意在于稳房价、稳地价、稳预期,防止市场大起大落,在分化的市场中,一些地区的市场空间仍然较大。第二,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是补短板、促投资、稳增长的重要抓手,市场空间仍然较大。第三,绿地已形成了相对多元的产业布局,综合性和平衡性较强,回旋余地较大,产业协同效应明显。
房企的发展逻辑已经不再是多快好省,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人们消费升级的需求也延伸到住宅方面。花朵财经注意到,2020年,绿地再次定义健康人居新标准,“健康宅2.0”在原有1.0基础上进行了全面升级,打造健康城区、健康社区和健康家居三大升级版健康体系,绿地的这次升级基于现代居家的需求变化,通过对全屋净化和健康户型的升级,打造全屋系统分别对空气、材料、水质、噪声全面净化,全面配备灵活可变家居空间系统、污净分离玄关系统、分门别类全收纳系统等。
此外,2020年初,绿地应市场所需,全面升级服务 产品模式,打造绿地G优服务平台,以“开放、共享、极致”的互联网思维,通过安居、购车、金服、购物、旅游、度假、康养、医疗、教育9大类全产业资源,为绿地业主提供了线上全产业综合服务平台,成为强化客户粘性的又一法宝。
在新形势下,积极因应政策监管要求实现稳增长降负债是绿地的大方向,实现大方向目标的背后,是绿地积极创新、不断提升产品力、重视业主具体而微的美好生活居住需求,这不仅是绿地实现政策监管要求的保证,也是集团长期持续稳健发展的内核保证。可以预见的是,接下来绿地将实现“全年红”目标,且很有可能实现两条红线提前转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