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电话:025-58520276
经常在朋友圈刷到一些置业顾问或者中介发的“劝买”段子。今天看到一条要笑喷的段子,跟大家分享。
NO. 1|壹
内容大致是房价无法下跌的原因是建一个住宅小区要经过32个官方部门备案、批准。潜台词仿佛是,这么多官方部门都替你把关了,你还在犹豫啥?
事实上,也会有很多“购房小白”容易被这种断章取义的段子带偏。
这32个官方部门备案审批只是合规流程,和房价是否下跌没有半毛钱关系。决定房价走势,有市场因素、政策因素,还与产品本身有关。
这就好比金融投资领域中的股权产品,在证监会备案了,但是在投资过程中,暴雷了。难道投资人要像证监会讨要说法,要求赔偿吗?
说这个段子也是提醒广大购房者理性选房,看地段、配套和产品,至于你买的小区开发过程中经过哪些官方部门审批,这是开发商考虑的事。
NO. 2|贰
大家应该还经常能看到一类段位较高的“劝买”段子。截取某个权威媒体的报道。这篇报道中提到2021年房地产均价平稳上涨。置业顾问和中介就开始大做文章,主调是“今年看好就下手吧,稍一反弹,一年白干。”
拜托,平稳上涨四个字,难道你只看到了“上涨”,自动屏蔽“平稳”两个字了吗?
就拿南京楼市来说,土拍新政后,未来房价格局已经定下来了。开发商顶多在精装包上做点文章。
这一类“劝买”段子典型傍了个权威的名头,让购房者信服。再说,现在不买房,一年又白忙?还真的不是形容当下楼市行情的。
对于刚需族来说,限价是福音,错过这趟车,还会有下趟车。保持理性很关键。
购房人真正需要的是置业顾问或二手房中介对这家楼盘/二手房小区的客观介绍,提供实用信息,而不是抓住“小白”心理,偷换概念式诱导。
还有一种“劝买”方式走的是小商品超市的促销套路。“老板跑路,所有商品血亏大甩卖,仅限3天......”
一批老大爷、老太太信以为真,趁着最后的促销日买买买,结果发现,第4天路过店门口,依然是促销倒计时3天,1个月、1年后依然是倒计时3天。
是不是有点类似于分秒必争,明日价格全面上调3%。说实话,我第一次听说这种“劝买”词时,就被打动了,觉得要是不买,就亏损好几万块。后来见多了,发现原来每逢周末、每到月末、季度末都会有这种声音。
这种套路不会出现在主城热销盘身上,冷门地段的刚需盘最喜欢用。我还遇到过升级版的。两周前某房企推出优惠1个点的活动,两周后突然变成优惠2个点,还引发了大批业主上门讨要说法。
置业顾问直言不讳地称,羊毛出在羊身上!推出2个点优惠时,悄悄地将原价上调了一些,其实就是为了引人关注。深吸一口气,发出一句感叹:我太年轻,太单纯了。
话说主城、河西、南部新城、江北核心区、燕子矶等热销盘确实销量喜人,但是卖的好的并不是很多。就拿上周来说,26家楼盘开盘,只有8家楼盘日光。
有人说,如果把南京在售楼盘分成两类,一类叫做“贝壳盘”,也就是将销售业务外包给分销机构的,通常这类楼盘很难卖得动。还有一类叫做热销盘,不用招分销,购房者挤破头也要抢着摇号。
南京楼市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前两天,一个来自外地的网友告诉我,他摇中了某贝壳盘,但是犹豫,打算弃号。
置业顾问得知好不容易即将到口的“肥肉”(提成)要飞走时,急忙说,只要过来参加开盘,愿意承担他来南京的1晚酒店住宿费。
不得不说,置业顾问也很不易。想当年,在南京还没实行公证摇号时,甚至有热盘意向客户偷偷塞给置业顾问购物卡,只为“动个手脚”提供个进入选房区的机会。
时光荏苒,买卖双方的微妙关系发生了变化,但我终究认为,在竞争压力下,以专业和品质取胜才是王道。
购房者也要擦亮双眼,仔细辨别,毕竟买的是几百万的大宗商品而不是地摊便宜货。
上一篇
八成房企销售额超去年同期 有房企单城“藏货”超百亿
房企前11月成绩单已出。综合第三方机构克而瑞研究中心与亿翰智库的数据来看,超过80%房企累计1-11月的销售业绩超过去年同期;有超过60%的房企完成或接近全年销售目标。